首页推荐
医患直通车
名家在线
读者会
活动及投票
招聘专栏


樊碧发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疼痛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新药杂志》编委,《中华全科医师杂志》通讯编辑,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留学日本金泽医科大学、旭川医科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大学系统研修临床疼痛学。主要承担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国际疼痛学会(IASP)疼痛医师培训中国项目负责人。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临床疼痛学的论文80余篇,主(参)编专业书籍9部。 紧密追踪国际最新疼痛医学动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开展与国际同步的新项目及新技术。从2003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神经刺激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被誉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治疗方法,有 “绿色治疗”之称,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脊髓电刺激可有效缓解难治性神经源性疼痛,如臂丛神经损伤、腰骶干神经损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糖尿病足、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等可起到立竿见影的镇痛效果。对弥散性全身多部位顽固性疼痛、骨质疏松导致的全身骨痛、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及癌痛等,近年来采用中枢靶控镇痛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每年培养研究生、进修生10~15名。 专长: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的治疗。对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性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以及各型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疼痛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特别对颅神经、交感神经及脊神经相关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留言板
社区健康投稿
疼痛学科——隐藏在医院的朝阳学科
“疼痛学科是一个朝阳学科”,2011年时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委樊碧发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如是说。三年后,樊碧发依然坚持这个判断。在公众眼里疼痛会伴随着很多类疾病,治疗疼痛或许也不会想到还有专门的疼痛科。那么这个学科在樊碧发眼里为何会成为朝阳学科?笔者日前就疼痛科的一些问题专访了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
主任、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樊碧发教授。
疼痛学科从内涵到外延注定会蓬勃发展。
第一个原因,随着社会节奏加快,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疼痛疾病不断向我们提出挑战;人类躲不过疾病,也躲不过疼痛;第二个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疼痛不是病,而现在国际上普遍认同疼痛就是一种病。疼痛的患者越来越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第三个是微创介入技术是疼痛的核心技术,而随着全球微创化的时代到来,微创的新技术也越来越多,疼痛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虽然人人都知道疼痛的滋味儿,可是要完整地对疼痛科下个定义还真不容易。对于疼痛科的内涵和外延,樊碧发教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疼痛科指用临床、影像、电生理等方法对疼痛学疾病进行诊断,而采取药物、介入医疗方法对疼痛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科室,其中微创、微创介入是本学科核心技术。外延指疼痛科治疗其他疾病,比如治疗心脏病。国际很多指南里提到,如果心绞痛用药物、搭桥、支架都没有办法止痛的话,可以找疼痛科医生”。只有八岁的一级学科,在医学这个大家庭里,疼痛科从诞生至今刚满八年,还只是个孩子。樊碧发教授对卫生部227号文件的内容仍记忆犹新:“2007年7月26日227号文件发布,规定全国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可以开展疼痛科,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风湿免疫科之一的背景,有疼痛诊疗经验,并经过培训。”虽然卫生部正式把疼痛作为一级独立科室设置只有8年,但早在70年代,我国的疼痛治疗就已经萌芽。到了80-90年代,随着一批国外学成归来的疼痛专科学者的加盟,队伍逐渐壮大;本世纪初,随着更多诊疗技术的发展,全国的疼痛从业人员更是迅速增长。但当时行业虽然在迅速发展,但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局面非常尴尬。“并非是凭空要成立一个疼痛科,而是已经有一大批疼痛病房和疼痛诊疗工作的医生在执业,国家必须要对他们进行规范的管理和引导”,樊碧发教授强调,“过去没有文件支持是非法行医”。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出台顺应了学科的发展趋势,从业人员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据疼痛学分会2011年对全国科室的不完全统计,全国疼痛科室已经达5000多家。全国三甲医院1/3有疼痛科室,二甲医院2/3有疼痛科室。学科发展靠人才,疼痛科专业人员来自何处呢?“国家的教育政策是要大专科化,具体专业在临床工作中慢慢分化,所以目前医学院没有专门的疼痛专业。很多学校建立的疼痛医学系主要是做教学工作,并不招生。比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疼痛医学中心,负责医学生的疼痛医学的医教研工作,这是个虚拟中心,我是副主任。”根据樊碧发教授的介绍,疼痛科医疗人员的来源十分有特色。“原先以麻醉医师为主,我原来是麻醉科副主任,分管疼痛专科。以我科为例,创科时就是四个麻醉医生”。不过现在疼痛科医生来源更广了,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运动医学、骨科、泌尿科专业都有医师加入。对于这些来自疼痛相关学科的医师,疼痛专科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为此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每年都会针对性地开展很多学习班、培训班,召开学术年会、科主任峰会等进行学术交流。医院内疼痛科医师的培养已经纳入了住院医生培养体系,对来自其他专科的医生,考虑他原有的教育背景,按疼痛医学模式进行补充培训。医师的晋升体系已经完备,2008年中级职称考试开始进行,2013年卫生部批准了医师高级职称考试。
我国疼痛学科的国际地位
国际上疼痛科的建设形式分两种:碎片型和集约型。碎片型的比如欧美日是每个专科下都有疼痛亚专业,没有正规建制的疼痛科团队。“麻醉科用麻醉的方法止痛,骨科用骨科的方法止痛,永远没有形成疼痛的方法。”樊碧发教授认为,碎片型的疼痛诊疗团队和以往的麻醉科,骨科没有太大差别。没有专门的建制,医生的主业是麻醉科和骨科,只是个人出于兴趣爱好而关注疼痛科,这种形式会限制疼痛诊疗的发展。“而且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因为专业我才信,你自己就不是专业的,怎么能治好我呢。比如说没有专门的骨科医生,一个人腿骨折了,把每个科都请来,每个科都懂一点点,能看好骨折吗?小疼各科都会治疗,大的顽固性的疼痛就得找疼痛专科”。樊碧发显得有点激动,他认为我国这种国家层面开展团队建设的“集约型”疼痛科建制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我国疼痛科建立之时,国际疼痛学会就发来贺电,盛赞我国的‘集约型’疼痛科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在这一点上,国外的月亮还真是不如中国的圆”。“我本人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客座教授,我们科有两位美国客座教授,一位日本客座教授。还计划继续聘请一些国外专家。我们科室还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基地”。樊碧发教授提到,学会向国际疼痛学会(IASP)申请了一个IASP疼痛医师培训项目。“这个项目面向全球培养疼痛医生,申请时需要竞争,培训成果还要按国际标准接受验收。我们申请到了连续两次项目资助。项目提供给我们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并由专家提供远程指导。国内目前已经培训了27个人。项目持续的一年时间内受项目资助的国际专家也会过来中国进行演讲和交流,带来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
疼痛科会不会抢其他学科的饭碗?
疼痛科会跟其他也治疗疼痛的专科抢饭吃吗?“竞争是一定有的,但这是良性的竞争”,樊碧发回答得干脆利落,“与其说竞争,不如说是给病人更多的选择”,他补充了一句极有哲学意味的转折句。据他介绍,疼痛病人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很多科都可以看的疼痛,比如椎间盘突出,按摩、针灸、骨科都可以看。如果其他科室就能看好,他也会介绍病人去别的科室看病。但是如果髓核压迫了神经,其他科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疼痛科用微创介入技术把压迫神经的髓核取走,解除了压迫,疼痛的症状解除了,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人体的稳定性。
第二种情况是,疼的要命的别的科都治疗不了的疼痛,其他科巴不得推到疼痛科,比如说胳膊没有了,但还觉得手疼。这在医学术语上叫做“幻肢痛”;带状疱疹后遗症,皮肤表面没有皮疹了,但还是疼得要命。“治疗靶点都没有了,怎么治疗呢。这是对疼痛科自身的技术挑战”,樊碧发解说得特别的通俗,这大概也是他多年开展医学科普工作练就的功力。
顽固性疼痛的鉴别也是很大的挑战。很多病人看了很久的病,病历很厚,但就是查不清疼痛原因。疼痛医学百分之三十找不到原因,只能用疼痛医学的方法去对症治疗。别的科室只能知道是疼,但疼痛科的医生能分辨不同类型的疼,这也是疼痛科的重要特色之一。
疼痛科的未来任重道远。
我国的疼痛科发展历史还比较短,中日友好医院的疼痛科从无到有,到现在已经建成为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疼痛质控中心,这样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樊碧发总结了四点。人才:中心首任主任是韩济生院士,科学院院士,站在国际前沿;政策支持:有国家的支持学科发展更快;最根本最落地的是医院的支持;疼痛科刚成立不久就成为了医院的重点发展学科。最重要,打铁要靠本身硬,“这个碑,那个碑,老百姓口碑最重要。能解决问题,老百姓肯定认”。
虽然疼痛是个朝阳学科,但作为一个正规建制还比较短的年轻学科,挑战还是有的。樊碧发指出:“人才队伍还是不足,技术力量还薄弱,有的地方只有门诊没有病房。我们未来可以继续优化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强化本科教育中疼痛科的位置,申请一些国家的科技重大项目。比如疼痛学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我们引用的疼痛学数据都是国外数据,没有中国人的数据,特别被动”。
哪些疾病可以到疼痛科诊疗?
颈肩腰腿痛、颈椎病、颈性头晕头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性膝关节痛、足跟痛、慢性软组织损伤、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性疼痛、糖尿病后神经痛、中枢性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残肢痛、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舌咽神经痛、突发性耳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
樊碧发主任门诊时间:周一下午特需门诊,周二、五上午门诊。